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发货实拍

发货实拍

美国式“浅水重炮舰”——“罗阿诺克”号

更新时间  2025-02-25 来源:发货实拍

  1862年3月的汉普顿海战变成全球军事海军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场战斗中,首次不是对抗岸防工事,而是相互交锋。结果显示,装甲在战斗中胜过了炮弹——至少在这场战斗中,胜利属于。特别是“蒙尼特”号(Monitor)的低矮船体和装甲炮塔证明了其设计的优越性。

  装甲版“大卫”战胜装甲版“歌利亚”的胜利是震撼性的。传统的海战规则在顷刻间变得过时。1862年3月19日,美国海军造船与修理局局长提议将蒸汽护卫舰“罗阿诺克”号(Roanoke)改造成一艘大型低舷装甲炮塔舰。

  “罗阿诺克”号是“梅里马克”级(Merrimack)五艘木质帆船-螺旋桨护卫舰之一,与“梅里马克”号(后来南方改装成“弗吉尼亚”号装甲舰,与“蒙尼特”号交战)为同型舰。

  这艘护卫舰以罗阿诺克河命名,根据1854年4月6日国会法案建造。它于1854年5月在诺福克造船厂动工,并于1855年12月13日下水。然而,下水过程并不顺利,“罗阿诺克”号一度沉没。随后被打捞起来继续建造,并于1857年5月4日正式服役,舰长为约翰·B·蒙哥马利(John B. Montgomery)。

  作为护卫舰,“罗阿诺克”号曾是美国海军本土舰队的旗舰。它的任务包括将美国冒险家、尼加拉瓜前总统及数个未被承认共和国的领导人威廉·沃克(William Walker)及其随从从哥伦比亚的阿斯平沃尔(现为巴拿马的科隆)送回美国。

  此外,它还曾在阿斯平沃尔作为旗舰驻扎了一年,等待来自日本的代表团,以签署1858年《友好通商条约》。1860年4月25日,日本代表团抵达后,“罗阿诺克”号于1860年5月12日将其送至汉普顿海军基地,并随即退役。

  美国内战爆发后,“罗阿诺克”号于1861年6月20日重新服役,隶属于北大西洋封锁舰队。该舰在叛乱的弗吉尼亚州沿海执行任务。1861年7月13日,“罗阿诺克”号在北卡罗来纳州洛克伍德福利湾击沉了“玛丽”号(Mary)双桅船。随后,它协助俘获了“阿尔比恩”号(Albion)和“警报”号(Alert)双桅船,并于1861年10月15日在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附近缴获了“托马斯·沃森”号(Thomas Watson)。接下来,“罗阿诺克”号将迎来改造的命运,转型为一艘新型的装甲舰,为铁甲舰的发展书写新的篇章。

  1862年3月8日和9日,蒸汽护卫舰“罗阿诺克号”试图与其姐妹舰“梅里马克号”(现已被改造为南方邦联的堡垒式装甲舰“弗吉尼亚号”)交战。然而,由于吃水过深以及推进轴损坏,“罗阿诺克号”无法靠近敌舰,最终搁浅。9日,“弗吉尼亚号”本欲将其击沉,但因“监护者号”装甲舰的及时出现而作罢。“罗阿诺克号”随后将被“弗吉尼亚号”击沉的帆船护卫舰“国会号”和“坎伯兰号”的幸存者送往北方。3月25日,它抵达纽约,并于同日被撤出服役,以开始改造为装甲舰。

  3月8日,“弗吉尼亚号”直观地展示了装甲舰对木制舰船的显著优势。3月9日,“监护者号”则进一步证明了低舷装甲舰在防御方面优于堡垒式装甲舰的强大性能。

  建造更多“监护者号”式的优秀装甲舰显然是当务之急,但新舰的建造需要时间,而当时情况迫在眉睫。因此,美国海军选择了一艘现有的舰船做改造:“罗阿诺克号”。这艘舰船虽然体型庞大且结构坚固,但作为传统木制护卫舰已几乎毫无实战价值。

  根据由海军造船与维修局局长约翰·伦塔尔(John Lenthall)和蒸汽造船部主管本杰明·舍伍德(Benjamin Sherwood)联合制定的改造计划,以下为主要改造内容:

  船体计划加装装甲带,并配备四座由埃里克森设计的炮塔,每座炮塔安装两门305毫米甚至380毫米的滑膛炮。特别指出,此次改造不需要对船只的动力装置或水下部分进行重大修改(仅计划将护卫舰的升降螺旋桨更换为更小直径的普通螺旋桨),整个改造工期预计仅需三个月。

  规模之大令人惊叹:相比埃里克森设计的第一艘单炮塔舰船,这艘舰船计划安装四座炮塔,配备八门381毫米火炮!这是典型的美国式“巨型工程”思维。

  该项目得到了美国海军部长吉迪恩·韦尔斯(Gideon Welles)的批准。3月25日,“罗阿诺克号”立即投入改造,在布鲁克林船厂进行拆卸并启动重建。

  几乎一开始,工程师们就意识到:船体没办法承受预期的装甲重量。必须有所取舍——要么大幅削减舷侧高度,几乎贴近吃水线,要么放弃四炮塔的设计。最终,选择减少一座炮塔的安装,因为美国海军将领们意识到,为保证航行性能,还需要对别的方面进行牺牲。

  据说最初曾考虑为舰船安装较轻的科尔斯或伊德斯设计的炮塔,但埃里克森的威望太高,最终未能拒绝采用他的设计。

  •其他加装:增加冲角装置,同时安装装甲、炮塔,以及用于旋转炮塔和驱动通风机的辅助蒸汽机。

  总改造时间预计为三个月半,费用为49.5万美元。所有金属结构的制造合同于四月初授予位于纽约第12街的Novelty Iron Works公司(该公司此前还为“监护者号”制造了炮塔)。

  ),射程可达3000码(2700米),发射103磅(46.7千克)炮弹,仰角+19°。•

  重量:9,200磅(4200千克),射程可达3357码(3070米),发射72.5磅(32.9千克)炮弹,仰角+15°。•8英寸达尔格伦炮重量:6,500磅(2900千克),射程可达2300码(2100米),发射51.5磅(23.4千克)炮弹,仰角+10°。

  达尔格伦光滑膛炮(Dahlgren smoothbore gun)是一种由美国海军军官约翰·阿德姆·达尔格伦(John A. Dahlgren)设计的光滑膛炮,它在19世纪中期成为美国海军的标准

  帕罗特大炮(Parrottrifle)是19世纪中期美国设计的一种旋膛炮,由美国军官罗伯特·帕罗特(Robert Parker Parrott)发明。与达尔格伦炮不同,帕罗特大炮是旋膛炮

  膛线,用于增加炮弹的旋转,进而提高炮弹的飞行稳定性和射程。帕罗特大炮大范围的应用于美国内战期间,并且在战后继续为美国军队和其他几个国家的军事力量所使用。布鲁克林造船厂,1861年6月急于进行的彻底改装并未取得预期成功。船只出现了剧烈的摇摆,且装甲和炮塔的重量对船体结构造成了过大的负荷。较大的吃水使得该舰无法在南方邦联的浅水港口进行作战。由于船体过重,改装后的效果并不理想。舰船由于装甲和炮塔的重量,导致其结构承受过大压力。每座重达125吨(127吨)的炮塔在甲板下有支撑结构,但这些支撑却直接依赖于船底,而船底并未设计为承受如此重量。因此,船体在战斗中出现了严重的损伤,到战争末期,船体每天就会积水1.5英尺(约0.5米)。

  监视舰的甲板装甲厚度为38毫米,设计原本为64毫米,但此厚度给船体结构带来了过大的负担。

  每座炮塔几乎与“帕萨伊克”级监视舰的炮塔相同,由11层1英寸(25毫米)厚的装甲板组成,炮塔的总装甲厚度为279毫米,相当于150毫米的全装甲。然而,由于美国工业尚未掌握制作厚重复杂形状钢板的技术,最终只能做出妥协。钢板通过铆接固定。前两个炮塔装有防护塔,防护塔的装甲厚度为9英寸。炮塔的屋顶厚度为1英寸(25毫米)。

  中部炮塔:1门380毫米达尔格伦光滑膛炮和1门274毫米达尔格伦光滑膛炮

  后部炮塔:1门274毫米达尔格伦光滑膛炮和1门150磅(203毫米)帕罗特旋转炮

  另一方面,由于库存的限制,虽然380毫米达尔格伦炮数量不多,但较小口径的炮弹(重量更轻)有助于平衡舰体重量,理论上也能提升射速。

  150磅帕罗特炮:重量约16,300磅(7400千克),发射8英寸(203毫米)的炮弹,重量在132到175磅(60到79千克)之间。

  由于船体的倾斜度过大,舰上的炮火无法在海上有效操作。舰长本杰明·F·桑兹(Benjamin F. Sands)表示:“舰身倾斜的程度大到‘会使得我们没办法在海上使用舰炮,我不得不用木块固定炮塔,以防炮塔被摧毁’。”

  顺利进入预定位置。在航行过程中,舰船展示了相对较好的平均航速,约为7节,但也暴露出许多缺点。由于剧烈的横摇,舰炮不得不被固定,失去了在开放海域中进行相对有效作战的能力。增加的2000吨负载导致船体弯曲,造成了大量的漏水,必须不断抽水以维持航行。辅助机器的功率不足,舰尾炮塔转动一圈需要五分钟。

  这艘庞大的监视舰的实际战斗能力相当可疑。在整个战争期间,舰上的火炮从未向敌方开火。为了防备万一,舰船在1865年1月增加了三门12磅光滑膛榴弹炮作为自卫火力。

  1865年战斗结束后,舰船于4月27日返回纽约,进行了拆解并被列入后备状态。战后唯一的任务是担任

  副海军上将史蒂芬·罗温的仪式旗舰。舰船直到1874年1月13日才重新启用,原因是美国与西班牙之间爆发了“维尔金纽斯号”蒸汽船事件(该船美国籍,载有武器和支持人员,前往支援古巴起义者。在海上被西班牙军舰扣押,西班牙人处决了船员和部分乘客,此事件几乎引发

  1882年8月5日,舰船被正式从海军名册中除名,并于1883年9月27日出售拆解。

  不过,这艘船也有其优点:对于当时和同类舰船来说,它的航速相对较快,装甲防护很强大,并且理论上拥有强大的

  。尽管它的吃水比专门建造的监视舰要深,但作为一个移动的沿海防御堡垒,它还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北方海军充分的利用了他们的资源,采取“广撒网”的策略,逐步摸索出新型舰船的最佳形式。从最初的“监视舰”到超级监视舰,再到紧凑型半河道监视舰,最终,美国成为了拥有最多监视舰的国家,包括几款大型专门设计建造的系列舰艇,并成为这一舰船类别的引领者。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